打造中心城市郵政儲蓄分行 按下轉型升級“快進鍵”
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整個銀行業來說并不輕松。宏觀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回落,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愈發劇烈,經濟形勢變化、產業結構調整、金融業態演變都給銀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危”中亦有“機”。對地處首都的郵政儲蓄銀行北京郵政儲蓄分行來說,“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通州區行政副中心建設、冬奧會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項目實施落地,新興居民消費蓬勃發展,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對銀行服務提出新需求的同時,也為北京郵政儲蓄分行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
面對機遇與挑戰,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全面落實總行城市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緊密圍繞總行提出的“大行蝶變”發展戰略,從經營、管理、業務結構、風控等方面全力推進轉型,在經營上緊緊抓住首都經濟特點,布局“大公司”“大零售”二元發展戰略,堅持交叉聯動,大力發展城市金融;在管理上堅持“兩強兩重”,著眼于推進扁平化管理和打造“流程銀行”,在中心城市郵政儲蓄分行的特色發展道路上不斷實現新突破。
截至2015年末,北京郵政儲蓄分行資產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超過75%;各項存款余額突破2000億大關,同比增長超過37%;各項貸款余額年增43.87%。北京郵政金融收入增幅超過16%,其中自營收入增幅約25%;成本收入比、經濟資本回報率、經濟增加值、人均創利能力等多項效益指標排名保持全國前列,資產質量保持良好。
近三年來,北京郵政儲蓄分行收入、利潤等指標連年攀上新臺階,截至2015年底的資產規模與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多,相當于用3年時間“再造”了一家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對于處在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的換擋期與攻堅期的北京郵政儲蓄分行來說,這份靚麗的成績單更加堅定了其城市郵政儲蓄分行特色發展的道路自信和實踐自信。
源頭有活水 基層有活力
以歷史的眼光看,發展的歷程,就是開掘活力源泉、尋求繁榮之道的歷程。有什么樣的松綁除障,有什么樣的改革突破,就有什么樣的活力生機和發展答卷。
放活不放任、放權不放責,北京郵政儲蓄分行牢牢把握“發展”這一主線,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斷釋放基層網點發展活力,為分行的轉型升級注入不竭動力。
從2013年開始,北京郵政儲蓄分行進一步從內部機制入手進行改革,在管理上推行“兩強兩重”,即“分行強管控、強支撐,支行重經營、重服務”。逐步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把發展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配權、考核權進一步下放到一級支行。
2014年,北京郵政儲蓄分行首次啟動分、支行專業類崗位人才上下交流,按照跨區域、跨專業、分期分批的原則,制定下發了《員工交流管理辦法》,建立起“橫向能發展,縱向能交流”的多元化人才交流機制,為支行輸送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骨干人才,增強了基層的改革活力和內生動力。
2015年,對城區支行進行機構改革,將原有的16家一級支行裂變成19家,進一步提升管理傳導和市場響應效率,構建起集約、高效、緊貼市場的全新機制。
同年,北京郵政儲蓄分行還啟動了為期三年的人才梯隊建設,計劃至2017年實現占全行員工總數20%的后備人才儲備率,讓關鍵崗位的儲備人才成為“金種子”,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后勁。
上述一系列改革,充分激發了基層的活力、動力和創造力,實現了“機關瘦身、基層強體”,有效釋放了改革紅利。
趙士鑫是2014年通過首批人才交流計劃從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公司部轉崗到朝陽區呂家營支行的“專家型人才”,他的加入為呂家營支行的財政類業務帶來了一把“破冰”的“利刃”。
“我之前在分行公司部負責財政類業務開發,其實針對這塊業務的各項招標和入圍,我們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的突破。”趙士鑫說。
郵政儲蓄銀行的財政類業務并不具有先發優勢,是不是真的做不起來?面對這樣的質疑,趙士鑫也彷徨過。
“從機關來到基層交流,我發現網點的同事們都信心十足,鉚足了勁兒想在公司業務方面實現突破。我更應該發揮所長,幫助支行在財政類業務上多做‘加法’,補齊‘短板’。”
給自己定下“不做出財政業務誓不回頭”的目標后,趙士鑫專職負責財政業務的開發,由骨干人員組成項目組,經過分、支行通力協作,各條線聯動配合,最終實現了財政類業務的重大突破,2015年通過投標北京市市級國庫現金管理定期存款業務,成功中標5期財政存款,時點余額最高達到81.7億元,僅這一個項目就直接為呂家營支行貢獻了上千萬元收入。
基層有活力,分行發展有動力。以趙士鑫所在的朝陽區支行為例,二級支行長作為其發展的中堅力量,有的是從客戶經
理隊伍中成長起來的營銷型人才,有的是從管理崗位成功轉型為營銷+管理型的雙線人才,有的是從分行交流到基層的專家型營銷+管理人才,平均年齡僅31歲。他們思維開放,敢想敢做,能夠結合自身特色創新發展。“呱呱洗車”項目主動擁抱互聯網金融,探索營銷新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常營支行主動策劃推出“財富俱樂部”,與周邊超市、美發店、幼兒園等合作,搭建起社區生活服務圈;呂家營支行按照朝陽區支行拓展新能源領域的戰略構想,主動商洽某新能源時租汽車互聯網平臺,促成合作……
憑借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人才發展機制,朝陽區支行由原來的被動式發展轉變為主動發展,開始主動研究市場、主動挖潛客戶、主動建設隊伍、主動幫助網點支行成長。支行的發展活力不斷涌流,成為推進改革的強大內生動力,匯聚起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不息源泉。
“二元戰略”撬動城市金融增長極
進入深水區的改革發展事業,日日思進,步步向前。改革要改得準、發展要走得好,不僅要有大膽創新的基層探索,更需總攬全局的頂層設計。
郵政儲蓄銀行總行在2015年工作會上全面布局“大行蝶變”戰略,提出將經濟規模較大、金融資源豐富、輻射能力較強的城市作為重點區域,打造城市業務發展標桿,將城市業務打造為新的增長點。
“大行蝶變”的頂層設計,對處于轉型關鍵期和重大戰略機遇期的北京郵政儲蓄分行來說,無疑具有重大戰略指導意義。按照這一戰略部署,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在經營上緊緊抓住首都經濟特點,提出“大公司”“大零售”的二元發展戰略,堅持交叉聯動,大力發展城市金融,勾勒出中心城市郵政儲蓄分行特色發展道路的新藍圖。
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將“大公司”業務作為城市郵政儲蓄分行重點戰略,成為拉動經營發展的一支主要力量。2015年,該分行新增對公存款和公司存款余額在系統內排名第1位,新增貸款和公司貸款余額也在系統內排名第1位;金融市場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國際業務收入增長31.67%,其中供應鏈業務增幅達到1581.08%。
通過一系列措施,北京郵政儲蓄分行搭建起一體化的“大公司”金融服務平臺,在做大業務量收規模的同時,推動客戶結構、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持續優化,促進了公司業務綜合營銷能力、贏利能力和合規管控能力穩步提升——
以創新業務為新增點。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客戶特點創新投行產品,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如緊抓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契機,成功為某客戶設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30億元,成為首單自主設計、自主監管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同時,聯動存款業務發展,成功將資金監管落地分行,帶來30億元公司存款。
以客戶管理為突破點。密切聯系老客戶,緊抓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契機,成功為某客戶發放6億美元外幣流動資金貸款,成為系統內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表內融資業務。密切聯系機構客戶,以國庫集中支付資格準入為抓手,與市建委、旅游委、土地儲備等機構類客戶加強合作,在區域機構客戶市場開發中真正占有了一席之地。密切聯系總部客戶,充分發揮北京總部經濟資源優勢,依托郵政儲蓄網絡結算、資金歸集、授信融資等方面優勢,通過結算與授信的“雙輪驅動”,不斷深化與總部客戶的合作。
以合作共贏為支撐點。一方面加強內部合作,公貸業務立足集團總部,開展行內銀團,實現了“以總部輻射全國”的良好成效;另一方面加強同業合作,成功托管“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民航股權投資基金”等基金產品。
“大零售”業務是北京郵政儲蓄分行“二元戰略”的重要一極,也是城市銀行業務發展的重點支撐。2015年,北京郵政儲蓄分行綜合理財累計銷量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43%;零售客戶資產管理規模(簡稱AUM)凈增50億元。
北京第三產業占到GDP總量的80%,為拓展零售業務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和市場。在“大零售”業務方面,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圍繞客戶的分類分級管理與維護、平臺搭建與使用、營銷體系建設與升級,建立起以客戶需求為坐標的特色發展模式——
以客群細分為出發點。通過客群細分實現精細化營銷,力求打造定制化的金融服務伴隨客戶的成長,針對學生、中青年、老年等各年齡階段的客群,專屬開發覆蓋個人全生命周期的卡種,通過全方位、高價值的多元化金融服務,不斷拓展城市客群的廣度與深度。面向地鐵沿線消費客群,圍繞地鐵周邊特惠商戶,構建用卡環境,實現DO卡發卡突破80萬張;面向學齡前兒童家長發行親子主題信用卡BO卡,配套服務涵蓋懷孕體檢、產后保養、兒童成長等系列支付結算環境,打造主題信用卡品牌;面向高端財富客群,率先在東城區支行、西城區支行試點“郵益財富中心”高端個人綜合理財服務品牌;面向養老金客群,以“金暉情”俱樂部為載體開展系列活動,有效提高養老金滯存率。
以平臺建設為切入點。積極開展“走政府”專項活動,深入推進銀擔合作、銀企合作、銀保合作。加強與平臺類機構合作,與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成功與中關村管委會、賽伯樂、斯邁等平臺機構達成合作關系。
以營銷能力為落腳點。一方面,持續推進“雙核”建設。加大對小額貸款核心團隊的管理力度,將小額核心信貸員團隊擴充至49人,實現每家支行至少2名核心信貸員的配置;另一方面,持續加強獲客渠道建設。與國管公積金中心深化合作,創新消費貸款產品,推出“積金貸”產品。積極開拓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合作渠道,與長安信托國際有限公司開展業務合作。
以線上業務為著力點。針對個人客戶打造智能體驗平臺,通過電子、自助渠道分流基礎型客戶,以智能化平臺提升客戶體驗,實現線下網點優勢和線上網絡優勢相結合,打造了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電視銀行和手機銀行及微信銀行五大電子支付渠道全程覆蓋、互聯互通的電子金融服務體系;依托自助售貨機,拓展手機銀行二維碼支付功能,在全國實現了“首創”;與44家商戶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商戶涵蓋第三方支付商戶、綜合商城、醫藥等多個領域,聯動電子銀行、對公、個金等多項業務,對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為普惠金融添助雙翼
作為中心城市郵政儲蓄分行,如何運用市場化的機制和商業化的手段,提升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商業可持續性,是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在新常態下需要解答的重要課題。
北京郵政儲蓄分行提出的城市金融發展“二元戰略”,正是基于自身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兼顧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商業性,探索出的一條獨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方面,“大公司”和“大零售”的二元戰略,成為北京郵政儲蓄分行經營發展的“雙輪驅動”,將城市業務打造為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城市金融戰略緊貼首都市場需求和變化,深刻融入地方經濟,通過金融創新為服務社區居民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新的活力,一個更加開放、務實、多元的普惠金融體系漸具雛形。
在發展“大公司”業務的過程中,北京郵政儲蓄分行緊跟首都政策導向,傾力支持北京地區經濟發展。
在北京市政府與郵政儲蓄銀行總行簽訂的“十二五”戰略合作協議框架下,北京郵政儲蓄分行累計為首都公共交通、新能源、土地儲備、電力、燃氣、熱力、水務、機場建設等領域提供信貸資金超過1000億元。
針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北京郵政儲蓄分行作為首都行率先開展工作,積極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的產業、項目金融服務需求,充分發揮資金優勢,聯合中關村發展集團、中冶集團等,相繼成立了“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國內首支千億級城市綜合管廊產業基金”,助推京津冀地區產業升級、城鎮化建設;同時開展專題研究,重點研發推出了PPP、產業基金、并購基金等同業投資類創新產品,用于對接重大項目建設的前期資本金問題。截至目前,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對京津冀一體化重點項目累計授信近700億元。北京郵政儲蓄分行還與行業內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支持京津冀地區節能減排項目,合計授信金額達百億元。
在發展“大零售”業務方面,北京郵政儲蓄分行在服務模式、產品研發、渠道拓展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探索,致力于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貼心、便捷的金融服務,為更多“雙創”企業和個人“輸血”“造血”。
打造一家“有溫度”的社區銀行——這是郵政儲蓄銀行左家莊中街支行的特色定位。在網點大堂的便民服務區,雨傘、輪椅、小藥箱、嬰兒車、寵物寄存箱、維修小工具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更有一間特別增設的“寶寶屋”,兒童玩具、幼兒書籍、貼滿卡通圖案的墻壁營造出溫馨的氣氛,為小朋友提供快樂、安全的游樂空間。每逢節假日,支行還組織開展“小小銀行家——暑期親子夏令營專屬活動”、“感恩重陽,共享健康——金暉俱樂部專屬活動”
等主題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
在“雙創”氛圍最為活躍的中關村地區,中關村支行于2015年4月16日正式進駐,圍繞著產品體系、信貸模式、特色支行建設等核心內容,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金融發展之路:針對中關村高科技企業授信、結算、資產管理等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研發定制專屬化產品或產品組合,提供全面的綜合金融服務;針對中關村高科技企業“輕資產”的特點,在已有傳統產品的基礎上,大力推廣信用、應收賬款質押、保理、股權質押、政策性擔保機構擔保等融資方式,解決高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發揮“創富大賽”品牌活動搭建的全新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創富聯盟的作用,在金融產品創新、財務、稅收、法律服務等方面為高科技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成長支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添了可持續發展動力,履行了“普惠金融”的大行責任。
更多關于 郵政儲蓄 北京 管理辦法 的郵政新聞
更多關于 郵政儲蓄 北京 管理辦法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