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應以以創新引領“三農”金融轉型發展
1月27日,備受關注的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題為《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3次聚焦“三農”,也是第11次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郵政儲蓄)服務“三農”提出明確要求。《意見》支持郵政儲蓄銀行建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打造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對郵政儲蓄銀行服務“三農”提出了新要求。
把握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機遇
把握農業現代化機遇!兑庖姟分赋觯罅ν七M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郵政儲蓄銀行自2013年組建“三農”金融部以來,在原有小額貸款業務基礎上,將服務農業現代化作為重要業務領域和發展方向,在政策研究、行業分析、產品設計、流程優化、隊伍建設等方面已經奠定基礎,下一步郵政儲蓄銀行應圍繞《意見》提出的農業現代化新領域新舉措新政策,進一步加大服務農業現代化力度,加強對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金融支持,實現傳統小額貸款與現代農業金融協同發展。
把握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機遇!兑庖姟分赋,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下一步郵政儲蓄銀行應圍繞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需求,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根據我國東中西部農村不同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確立差異化的區域支持策略,在交通網絡優化、資源永續利用、環境保護改善、產業轉型升級、城鎮棚戶區改造、重點鎮特大鎮特色鎮建設、“美麗鄉村”等城鎮化、新農村建設項目上加大支持力度。針對當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逐漸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主要投融資模式的新態勢,郵政儲蓄銀行應從合作模式、擔保方式、償債機制、產品服務等方面加強金融創新研究,探索創新投行類產品與服務,推進城鎮化信貸資產證券化和政府優質資產證券化;探索參與城鎮化發展基金、基礎設施融資租賃等股權類產品及服務。
構建“三農”金融服務“三線并舉”立體化格局
夯實基礎線,堅持普惠金融道路,以小額信貸技術應用為核心,做好金融扶貧和普通小農戶生產支持。從服務小農戶上看,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農業生產條件各異,在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的同時,以家庭農戶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仍會繼續存在。因此,郵政儲蓄銀行要發揮在小額信貸技術和網絡、人員隊伍等方面的優勢,保持服務農戶的核心競爭力。
做大核心線,堅持服務現代農業,支持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6年郵政儲蓄銀行應持續做好家庭農場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的產品優化與推廣,進一步豐富新型經營主體貸款擔保方式;進一步與涉農主管部門聯系,通過數據庫對接、名單制準入,實現規;⻊;進一步研究各地農業產業規劃及相關政策措施,提高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拓展高端線,堅持助力產業興農,實施農業產業鏈一體化開發,提高農業產業鏈綜合金融服務能力。2016年,郵政儲蓄銀行要建立農業龍頭企業分級名單,按照“一企一策”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打造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公司+農戶/商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的農業產業鏈貸款業務模式,匹配結算、理財、信貸等綜合金融服務,實現資金封閉運作及零售業務批量開發。
“四類創新”驅動“三農”金融轉型升級
一是體制機制創新,加快“三農”金融事業部建設。通過實施事業部制改革,進一步樹立郵政儲蓄銀行普惠金融引領者形象,積極爭取外部政策支持,構建更加具有郵政儲蓄銀行特色的、專業化的為農服務體系,牢牢把握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機遇,更加科學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三農”金融業務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三農”金融的經營效率、管理效能、運營質量、服務能力和風控水平。
二是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推廣支農“平臺模式”。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平臺,發揮外部機構“增信用、增信息”雙重作用,拓展“銀政、銀企、銀協、銀擔、銀保”五大平臺;積極引導政府部門以設立涉農信貸風險補償金等形式,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以農業龍頭企業切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開發;把握國家建立涉農信貸擔保體系契機,積極與涉農政策性擔保公司合作;整合郵政儲蓄銀行內外部平臺資源,搭建農民創業創新創富平臺;以“創富大賽”平臺為基礎,構建常態化“金融+農業技術+經營管理+產供銷”支持平臺;建立屬地農業產業項目庫和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輔導專家庫,為客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開展“家庭農場主創業講堂”,以地市郵政儲蓄分行為主體,以現代農業示范區支行為重點,開展農業技術和金融知識培訓。
三是信息科技創新,提高精細化經營管理水平。在服務渠道上,盡快健全小額貸款“線上作業”模式,實現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全覆蓋,實現線上渠道和ATM的貸款信息查詢、支用、還款等功能;在作業前端加快移動展業模式推廣,結合各地屬地化個性化行業化客戶調查模板,大幅度簡化前端操作和貸后管理,破解勞動密集型業務的效率難題;加快營銷輔助管理系統建設,對接外部合作機構數據庫,推出營銷機會提醒、營銷人員及過程管理、行業分析等功能,推進營銷批量化精準化、管理精細化、風控自動化;在中臺支撐上,加快新一代零售信貸工廠建設,實現從前端客戶導入到中臺審查審批的電子化、流水化作業。
四是產品服務創新,補齊同業競爭中“短板”。研究“互聯網+農村金融”新模式,分析互聯網企業農村金融戰略,借力中國郵政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推出基于郵樂網大數據的互聯網信用貸款,嘗試農資電子商務產業鏈貸款,探索農產品預售眾籌、農業項目股權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加強信用類貸款產品研發,開發信用村農戶信用貸款,在大型商貿園區、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開發特定商戶信用貸款,與銀聯公司等第三方數據平臺合作,開發平臺合作客戶信用貸款;推出“卡貸合一”產品,實現循環貸功能,客戶一次授信、循環支用、隨用隨還、按日計息,對優質客戶群可批量預授信;聯合涉農保險公司,推出保單質押貸款、農業綜合保險擔保貸款、生物活體抵押貸款等新產品。
更多關于 郵政儲蓄 三農 的郵政新聞
更多關于 郵政儲蓄 三農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