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要提升品牌影響力
淘寶“雙11”的成功,羨煞無數線上線下的商家。從2009年開始,經過幾年的努力,阿里巴巴集團將一個被調侃的“光棍節”變成全民網購盛宴,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2014年的“雙11”一天的交易額達到571億元,顯現了新營銷模式的成功。中國的零售業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線上交易形式已經由之前的作為零售產業的補充渠道之一,轉型為拉動中國內需的主流形式,由此開始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態升級。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雙11”龐大洶涌的客流和驚人的單日成交量,顯示了老百姓較強的消費意愿和較高的消費能力,透露出我國網上消費的巨大潛力。由“雙11”延展到“雙12”,電商們引導著消費趨勢。
郵政企業對節日消費市場的關注由來已久,其中最為成熟的當屬“五節聯送”項目,運作已有10余年時間。涵蓋歲末年初的圣誕節、元旦、春節、情人節、元宵節等中外特色節日,主要以線下銷售模式為主,集合郵政分銷、函件、報刊、集郵等專業的產品。雖然全國郵政企業都在做,但名頭還不太響亮。要想做成品牌,做大規模,還需要進行轉型升級。
一是建立品牌。“五節聯送”是一個項目的名稱,郵政企業之外的消費者基本不知道;五個節日的時間跨度將近4個月,容易形成銷售疲勞。這些問題的存在,其實是沒有一個讓消費者易于接受的品牌引領,形成消費習慣。建立品牌,要注重郵政的產品特色和網絡全覆蓋的優勢,例如“郵易購”。在統一品牌下,需要運營的節日要設置不同的消費主題,比如春節的年貨狂采主題,父親節、母親節以孝心為主打,用品牌串聯起這些節日,進而形成郵政節日消費的品牌,這樣在市場上才具備競爭力。
二是融合平臺。“雙11”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眾多商家和網購者共同參與運作的結果。郵政目前的“五節聯送”項目相對分散,郵政企業、速遞物流、郵樂網等經營主體按照各自的步調在運作,沒有形成合力,有時反造成資源的內耗。因此,“五節聯送”的運作,需打造一個線上消費平臺,堅持統一策劃、統一品牌、統一宣傳、統一****、統一****,推動郵政特色“消費節”走向市場。同時,要開放平臺,吸引各專業的合作客戶和其他商家到消費平臺上“開店”,從而提升“消費節”的知曉度和購買力。
三是特色運營。現在線上線下針對節日的銷售活動層出不窮,郵政打造的“消費節”,要有郵政特色,才能形成市場區隔,才能具備競爭力。郵政特色具體指兩方面。一是產品有郵政特色。除了大眾化的衣食、家電等產品,各地的特色產品和郵政的集郵、報刊、函件等文化產品,應是主打的特色,F在人們節日購買禮品,尤其是春節,更注重文化味。要針對不同節日,推出定制型產品。例如,春節期間,郵政企業利用郵票資源可開發生肖賀歲產品。二是活動有郵政特色。線上的平臺要重點發力,線下的郵政網點、便民服務站等實體渠道也要同步互動跟進。這樣,線上開展活動,消費者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即可在網點提貨;或者消費者線下看貨、線上下單,快遞員直接送貨到家。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快遞 集郵 郵票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快遞 集郵 郵票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