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遞”來襲,我們準備好了嗎?
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了首批通過2012年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年度報告審核的企業名單,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和優比速包裹運送(廣東)有限公司(UPS)已獲頒牌照,取得了在中國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通行證”。這也是2009年《郵政法》實施以來,外資快遞企業第一次面臨的“政策解凍”。
具有成熟業務營運經驗的聯邦快遞和UPS此次成功“松綁”勢必將會“攪局”整個行業。據悉,它們的中國公司將分別以北京順義區和廣州白云區為基地,經營除信件外的國內快遞業務。前者申請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大連、鄭州、成都開展國內快遞業務,而后者則只在上海、深圳、廣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經營國內快遞業務。雖然目前業務范圍僅局限于部分一線城市,但很可能會在一年內調整其國內快遞網絡布局,擴大其經營范圍,不排除“洋快遞”進軍二、三線城市的可能。顯然,快遞行業新一輪洗牌即將拉開帷幕。
目前,除了單價比較低的貨品,消費者會選擇民營快遞外,涉及票據、貴重文件等物品時,盡管花費較多,但消費者還是傾向于選擇EMS或順豐進行配送。眾所周知,“洋快遞”主要優勢在于資金雄厚和技術體系先進,因此,進軍中國快遞市場,最先受影響的當屬國內中高端快遞企業。而對于眾多的民營快遞企業來說,它們的優勢主要在于價格便宜以及市場資源廣闊,再加上中國消費者對網購快遞價格相當敏感,其快遞價格實際上非常低,因此,并不太可能成為聯邦快遞和UPS的直接競爭對手。
但無論如何,“洋快遞”的進入勢必會影響國內快遞業的格局,包括競爭策略的改變以及現有市場的重新分配。當前快遞市場的競爭越演越烈,以“深層次的服務精神與統一的服務標準”為經營理念的順豐,近年來憑借令人瞠目的發展速度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其訣竅就是優質的服務和質量。近日,繼涉足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市場之后,順豐再一次走出國門,和巴西亞洲商務中心就進入巴西快遞市場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選擇巴西作為進入拉丁美洲的第一站,計劃以巴西為中心,進一步拓展拉美業務。
前有外資快遞企業堵截,后有數千家民營快遞追趕,EMS只能迎難而上,遇強更強,方能保持應有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地位。勞動力價格的提高帶來運營成本的不斷上升,行業競爭加劇,客戶個性化服務需求的增長,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快遞行業從價格戰向服務戰的轉變已是大勢所趨,在此筆者淺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是要端正心態,虛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很多民營快遞規模雖不及我們,但它們各有所長,或是在某一領域特點突出,或是某一環節流程簡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鑒的。
二是優化網絡,強化支撐。網絡運行是快遞物流企業的生命線,要加強干線運輸能力建設,創新運輸模式,優化郵件運輸與作業計劃,以提升運行質量為目的,以流程優化為手段,建立高效靈活的網絡運行管理機制。
三是苦練內功,提升服務。客戶不僅擁有選擇快遞服務產品的主動權,而且可以向快遞服務商提出個性化的服務要求。郵政速遞物流的核心是服務,如果消費者對我們的服務不滿意就會心生不滿而轉投其他公司。只有當服務的實際效果超越客戶期望值時,客戶才會覺得滿意。
有句話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國外快遞巨頭看到中國市場“井噴”,勢必會加快進入步伐。因此,未來5年是國內快遞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調結構、上臺階,還是被擠到臺下甚至完全出局,企業的生死存亡就看這關鍵的幾年。此次外資快遞雖然來勢洶洶,但也不見得全無益處,分羹的同時也可以分享。我們在迎戰外資強手的同時要積極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在競爭中取長補短,發掘自己的優勢,盡快做出自己的特色。總之,只有以更完善的網絡、更快捷的投遞、更人性化的服務,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快遞 EMS 順豐 聯邦快遞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快遞 EMS 順豐 聯邦快遞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