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快遞包裹應走出觀念誤區加速發展
郵政快遞包裹業務自劃歸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經營管理以來,在一些省份出現了大面積快速下滑的被動局面。如不采取相應措施,這種下滑情況似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利于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的長遠發展。
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
社會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導致國內包裹業務總量下滑。近年來,隨著社會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郵政在國內包裹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不復存在,物品寄遞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客戶對物品寄遞的價格、時限、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選擇寄遞物品的渠道和方式也越來越多。如果郵政還是以窗口營業為主,則缺乏一定的對包裹客戶開發和培育的營銷力量,在營業窗口國內包裹業務總量下降的同時難以通過主動營銷、上門服務等營銷手段來彌補缺口,從而導致郵政國內包裹業務總量及快包業務量都在逐年下降。
對集團公司政策理解不透,導致國內包裹結構發生變化。自今年2月1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下發文件,將國內快遞包裹業務納入郵政速遞物流專業范圍后,很多現業局對集團公司的政策理解不透,很多郵政職工甚至形成一種錯覺,以為快遞包裹業務收益在專業公司,而成本在現業局,不明白快包劃歸速遞物流的真正含義,從而產生抵觸情緒,形成如果客戶沒有主動提出作為快包寄遞,就將其作為普包寄遞的局面,導致收益下降,影響收入規模。
快包優勢不明顯,導致業務量下滑?彀羌倪f速度快于普通包裹,而資費低于特快專遞的一項包裹業務,它更多地體現了優質優價的商業化服務。但在實際情況中,由于名址書寫有誤或投遞時收件人不在等一些原因,造成客戶感覺快包在時限上并沒有與普包形成明顯的層次感,沒有體現出快包比普包“快”的特點,快包不快的現象屢有發生。因此,有部分使用過快包業務的客戶又重新選擇相對實惠的普通包裹業務,導致了快包業務量的下滑。
快包業務缺少管控,導致業務收入下滑。自今年集團公司下發《關于郵政國內快遞包裹業務納入郵政速遞物流專業范圍的通知》后,由于現業局和專業公司對政策理解不一致,同時缺少必要的溝通,導致快包業務在一段時期內處于無專門機構、專人管控狀態,同時,一部分現業局取消了對該項業務相應的激勵措施,導致業務收入持續下滑。
業務發展的幾點建議
加強溝通,轉變觀念。應積極做好專業公司與現業局的溝通工作,轉變現業局對國內快包劃歸速遞物流專業經營和管理后對收入規模與效益有所影響的觀念。同時,加大對前臺收寄人員的宣傳工作力度,讓每個支局和每個窗口的收寄人員明白集團公司把快包劃歸郵政速遞物流專業,目的是為理順郵政業務產品體系,促進客戶資源整合和品牌的綜合利用。營業窗口收寄的快包獲得的代理收入,雖然在收入規模上少于原來的業務收入,但這是扣除后續運輸、分揀封發、投遞等成本的凈收入,是集團公司進行網點損益核算的高效收入。雖然快包業務量收統計歸屬專業公司,但最終受益的還是郵政,因此,應避免高資費業務轉為低資費業務,進而損害郵政的整體利益和對外形象,保證窗口業務的正常運行。
建立快包業務管理團隊,落實業務管理職能。省級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應將快包業務的管理納入日常管理分工和工作責任范圍,建立起省、市、縣三級對應的快包業務管理團隊,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下屬郵政速遞物流公司要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落實管理職能,承擔快包業務發展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要求,加大與現業局的溝通協調力度。通過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配置熟悉和掌握快包業務管理知識及管理經驗的人員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快包業務的發展指導,提出業務發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提升快包業務營銷水平,同時,加強快包貼票業務的管理與檢查,嚴禁各營業窗口在收寄客戶以現金方式繳納快包資費時改為貼票付費,控制貼票業務量的占比,防止快包業務收入轉移,扭轉業務持續下滑的不利局面。
制定政策,實現快包業務的持續發展。在確保落實集團公司和郵政速遞物流總部政策的基礎上,省級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應擠出資金,出臺對現業局快包業務的獎勵措施,對現業局進行目標考核獎勵,對窗口前臺收寄人員以及營銷人員進行獎勵,以提高現業局對快包業務發展的積極性,真正將“共舉大旗、共享資源、共鑄品牌、共創未來”落到實處,實現郵政的大發展。
抓重點,以點帶面拉動快包業務發展。認真分析快包業務收入的完成情況,應不難找出對快包業務整體增長影響最大的幾個。▍^、市)郵政速遞物流公司。下階段,可以重點加強對這些公司的業務指導和政策支持,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拉動和促進快包業務發展步入正軌。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快遞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快遞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