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時代周刊獲悉,8月31日,交通運輸部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清理規范交通運輸領域罰款、檢查和涉企收費有關情況,以及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有關工作等內容。
會議明確提出,如果通過解決“斷鏈”問題,提高冷鏈物流品質,降低了鮮活農產品和生鮮食品腐損率,那么對于全社會來說,實際上會帶來整體物流成本的降低。
清理并減少各類檢查和罰款
交通運輸部組織對交通運輸領域各類行政處罰、行政檢查和涉企收費開展全面清理規范工作,堅決治理和杜絕交通運輸領域亂罰款、濫收費、任性檢查問題,堅決斬斷“向企業亂伸的手”,形成減輕企業負擔的長效工作機制,通過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行政檢查和涉企收費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清理范圍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行政處罰。主要包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執照等。
二是行政檢查。主要包括路面水面巡查、設備設施監查、經營場所實地檢查等。
三是涉企收費。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政府定價(含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收費。
此次清理的重點放在對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檢查、涉企收費職權的治理上。
重點清理:
無法律、法規、規章依據,設定、實施處罰、檢查;
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處罰;
無法定授權、委托或超越處罰權限、檢查范圍實施處罰、檢查;
不按照法定種類和幅度實施罰款;
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行政處罰權委托給其他組織行使;
下達或變相下達罰沒指標;
不嚴格執行罰款收繳分離規定;
罰款、沒收財物不使用財政部門監制的罰款收據;
將罰款截留、挪用、私分或變相私分;
違反規定,隨意攔截行駛中的車輛或截停在航船舶登臨檢查;
檢查與監管活動無關的場所和物品;
沒有納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目錄的收費,或擅自提高標準收費;
沒有政府定價經營服務性收費定價權限的收費;
所屬單位利用行政權力收費;
行業協會商會利用主管單位影響強制入會,利用行業影響以評比表彰、評審達標等方式違規收費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將于近期通過部電子政務外網公布部機關和部直屬系統行政處罰和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于2017年9月30日前通過電子政務外網公布地方交通運輸部門行政處罰和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同時,加強對清單的監督管理,建立清單動態管理機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等的調整,及時對清單事項進行調整和完善。
提升冷鏈物流的服務品質
8月23號交通運輸部印發了《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對高品質鮮活農產品和食品的消費需求日趨旺盛,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顯著增強,對流通安全愈加關注,冷鏈物流的服務水平和質量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焦點。
由于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總體上仍處于粗放式發展、低水平供給、同質化競爭的發展階段,裝備技術水平較低、行業監管不足、標準規范執行不到位,導致運輸環節"斷鏈"現象普遍,鮮活農產品和食品的冷鏈流通率不足50%,流通環節的腐損率高達20%到30%,因此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目前不僅難以滿足鮮活農產品、食品以及生鮮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對于冷鏈物流高效、便捷、安全的需求,同時更加嚴重影響食品質量安全,危害人民群眾健康。
交通運輸是冷鏈物流的基礎環節和重要載體,車輛、船舶、站場等各類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公鐵水航各類運輸方式及冷鏈物流企業是冷鏈物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撐冷鏈物流發展中發揮著主體作用。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的總體部署,立足交通運輸行業職能,交通運輸部進行了深入地調研論證,并且也廣泛征求了相關方面的意見,在此基礎上,以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為主線,以提升冷鏈物流的服務品質和解決運輸環節斷鏈問題為核心,抓住監管和發展兩條主線,明確行業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交通運輸部制定印發《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重點圍繞設施設備、運輸組織、信息化、行業監管、配套政策等核心要素,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交通運輸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五項主要任務,并且細化了13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概括來講《實施意見》主要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是著力解決冷鏈物流的斷鏈問題
《實施意見》著力構建涵蓋"許可準入-過程監管-信用評價-聯合懲戒"等各環節相連的管理閉環體系。在許可準入環節,嚴把冷藏保溫車輛市場準入關,對車輛技術及其溫控設備性能提出明確要求,并將溫控制冷設備性能檢驗納入營運車輛綜合性能檢驗。在運營環節,完善以貨主企業和物流企業自查、管理部門抽檢抽查的溫控監管體系,對冷藏保溫車輛、冷藏集裝箱內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處理解決"斷鏈"問題。在事后監管環節,對溫控記錄進行抽檢抽查,并將其作為行業監管和信用評價的依據,將溫控的監管結果與企業誠信考核、聯合懲戒結合起來,構建對冷鏈物流全鏈條的溫控監管體系。
二是著力提升冷鏈物流的服務品質
《實施意見》突出強調要推進運營模式和監管模式兩個方面的創新。一方面鼓勵冷鏈物流企業聯盟發展,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引導企業采用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無車承運等先進的組織方式,提高冷鏈物流運作效率,促進行業集約化、規?;l展;另一方面提升冷鏈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督促企業落實全程溫控制度管理,要求冷鏈物流企業建立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并且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進行信息共享,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物流高效運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是著力優化冷鏈物流的發展環境
《實施意見》明確優化城市配送冷藏保溫車輛通行管理,繼續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健全完善部門協同機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行業監管聯動機制,協調解決用地、保險、通行等困擾冷鏈物流發展的瓶頸制約,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為有效解決冷鏈物流“斷鏈”問題,提升冷鏈物流服務品質,《實施意見》將冷藏保溫車輛溫控設備的性能要求作為進入運輸市場的基本條件,并把溫控制冷設備檢驗納入營運車輛綜合性能檢驗,這是根據交通運輸部前期調研中針對目前冷鏈運輸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的一項解決措施。
在我國冷鏈運輸行業,特別是道路運輸領域,有很多的企業采用“冰塊+棉被”,或者是利用非法改裝的普通車輛從事冷鏈運輸,這些問題導致目前我國冷鏈流通率不足50%,整個冷鏈物流市場腐損率達到了20%到30%。所以說,嚴格對冷藏保溫車輛的市場準入管理,確實對于部分不規范運營的企業來說,要想繼續從事冷鏈物流運輸,會提高企業運作的成本。
但是,運輸環節的“斷鏈”問題,給鮮活農產品和生鮮食品流通帶來了安全隱患,提高了流通腐損率,并嚴重危害了老百姓的健康和生活品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通過解決“斷鏈”問題,提高冷鏈物流品質,降低了鮮活農產品和生鮮食品腐損率,那么對于全社會來說,實際上會帶來整體物流成本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