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應用好資源尋求共贏
推進鄉鎮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是基于郵政普遍服務初衷,在有利于郵政企業自身發展基礎上,通過最大化利用郵政企業資源,向民營快遞公司開放平臺,雙方實現互利共贏。筆者認為,很多農村郵政網點長期存在業務量不飽和狀態,此舉既能解決基層投遞資源閑置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創收,緩解鄉鎮郵政投遞末端的成本壓力。
中國郵政已經確立了“一體兩翼”的經營發展戰略。寄遞翼是指中國郵政所經營的各類寄遞業務,要整合全網資源,加快能力建設,整合產品體系,提升運營質量,以電子商務寄遞發展為契機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寄遞類業務作為中國郵政騰飛的一翼要迅速強壯起來,以自己的網絡優勢,全面領跑快遞“最后一公里”。
中國郵政是全國最大的“國”字號實物寄遞服務企業,也是全國實物寄遞網絡覆蓋最廣的快遞物流企業,擁有4萬多個收投服務網點和30多萬從業人員。但在電商高速發展的寄遞類業務市場的占有率卻一直不高。
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一味做信息技術的追隨者恐怕很難快速超越,最好的策略應該是不忘初心,做強優勢,服務大眾。筆者一直認為,中國郵政的核心競爭力在網絡,在擁有覆蓋全國鄉村級服務的4萬多個收投網點,在“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企業應發揮末端優勢,通過真正和用戶密切聯系的快遞攬投員和郵政投遞員,建立靈活高效的遍布各個城市街道小區和各個鄉村巷道的配送團隊,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建立物品寄遞末端綜合服務平臺,做最貼近廣大消費者的派送服務。所以,筆者贊成建立鄉鎮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平臺,并祈望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中國郵政寄遞類業務發展的大勢。
但是,這種合作共贏能持續多久,能否廣泛推廣,也是值得深思的。一方面,農村消費能力和網購能力在不斷增強,當派件量逐步多起來,達到一定程度后,農村市場對快遞企業來說也是一塊大蛋糕。市場化競爭是一直存在的,網絡服務是快遞企業的支撐點,民營快遞自主鋪設網絡不失為搶占市場的一種手段。眾多電商自建物流向鄉鎮挺進,主要快遞企業在鄉鎮撒網布局,這意味著他們也在打造網絡,等到網絡強大了,能否與郵政繼續合作,那就不好說了。
郵政快遞的社會認同度主要在于“安全”和“全覆蓋”兩大優勢上,“全覆蓋”優勢就是體現在民營快遞公司不能實現“最后一公里”妥投的短板上。眼前,我們贏得了終端投遞收入,同時,也會面對一些風險,如老百姓是否會覺得因為郵政投遞“雜牌子”而模糊了百年郵政的品牌形象?同時,使民營快遞也具有了全覆蓋的優勢,是否為他人做了“嫁衣”?旺季投遞量、投訴賠償等終端服務壓力大了,是否會影響EMS的服務質量,“安全”優勢是否會受到影響?
那么,還有哪些與民營快遞合作共贏的更好的發展方式呢?筆者在這里談一談自己的粗淺意見。結合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專業能力,可以在本地選一家實力較弱但部分區域價格極具競爭優勢的民營快遞公司,形成價格聯盟優勢,再加上自身的倉儲資源,吸引電商客戶入駐我們的倉儲場地,幫助處于成長期的電子商務客戶解決“瓶頸”問題。我們不僅可以在客戶的快遞業務上占據穩定的主動地位,還可以從倉儲、客服等附加服務中尋找到新的贏利點。帶上民營快遞公司一起實施電商大客戶筑巢引鳳到鄉鎮的合作方式,或許能走出一條三方共贏的競合之路。
更多關于 物流 快遞 電子商務 EMS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物流 快遞 電子商務 EMS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