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應切入農村價值鏈 建立服務新模式
郵政開發農村市場具有天然的網點優勢和人員優勢,這源于郵政所承擔的國家賦予的普遍服務義務。經過多年的運作,郵政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村支局所、村郵站、“三農”服務站等設施為基礎,涵蓋郵政寄遞、金融、分銷等為主的業務體系。但在新型城鎮化進程加速,“三農”改革不斷深入,尤其是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業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的大背景下,郵政現有的服務模式和業務運作已不能滿足農村市場的新需求,要想讓老樹開出新花,郵政企業需要正確審視農村與農業經濟現代化進程,關注轉型新趨勢,擁抱新需求。
農村的現代化轉型正在進行,轉型急需服務,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釋放出的信號來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村需要三種服務。第一是技術服務。這技術服務不再是現在畜牧站提供的單純技術服務,而是與農產品種植、生產、銷售相結合的服務,需要市場發揮作用。第二是金融服務。農業金融與城市金融有很大差別,農業規模生產和銷售的整個鏈條都需要金融服務,這就要求提供產業鏈金融服務。第三是市場服務。市場主體和市場參與者要引導城市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將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使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閑服務業等領域交融發展,延伸產業鏈,實現農業附加值的增加和農民的增收。
這些服務提出來了,也是郵政在農村市場轉型、取得新作為的發展方向。
思維要變,打造農村價值鏈。我們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外部環境和企業自身內部發生的變化,對農村市場需求的認知思維要變,無論是從郵政所承擔的普遍服務義務,還是農村市場未來發展前景來分析,郵政需要在農村扎根,農村市場也是有廣闊發展空間的。既然如此,郵政應利用好在農村市場的相關優勢,轉變以往在農村地區郵政業務單一、各自為戰的局面,改變金融、分銷業務占比較大的現狀,從提供業務轉向提供服務,在變化中捕捉機遇,挖掘新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當前,首要的是貼近農村現代化轉型所需要的服務,建立農村郵政產品平臺,打造價值鏈。同時,關注建設“人的新農村”帶來的基本公共服務和文化服務需求的擴大,將郵政金融、分銷、報刊、集郵、電子商務等產品,集合到郵政農村價值鏈中,在提供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和市場服務中,實現產品平臺的服務化,衍生更多新的產品和服務,與農村價值鏈融合共生。
動作要快,建立服務新模式。農村市場的新變化,各方都在“覬覦”,也都放下身段,去開發這片“藍海”,以電商下鄉為典型代表。郵政雖有優勢,但若想轉化為勝勢,就要加快布局,搶占先機。目前,郵政在農村市場的服務模式主要是根據普遍服務的要求建立的,大多是以支局所為圓心,村郵站等合作網點為輻射。這一模式的主動營銷功能相對較弱。因此,一方面要加強信息化應用,將產品平臺搭載到各物理網點,讓農民能最近距離享受服務,提升現有模式的營銷價值;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場互通、產業融合的服務新模式。發揮郵政點多面廣、連接城鄉的特點,通過郵政的產品和服務,讓農村市場和城市市場的需求互通起來,農產品等能進城有效銷售,城市現代消費品能走向農村,讓現代農業“接二連三”,既能接入加工業的“二產”,也能連接休閑農業的“三產”。
田野吹來現代風,郵政這棵植根農村的老樹,只要順應變革,主動作為,定能開出新花。
更多關于 電子商務 集郵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電子商務 集郵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