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郵政“愛心包裹”五指山名利前茅
6月4日召開的海南郵政“愛心包裹”項目推進工作電話會議上,完成計劃進度高達170%的五指山市郵政局引起了全省郵政職工的矚目和驚嘆。服務區域內經濟不發達、人口規模小,五指山郵政局為什么能在全省郵政名列前茅?我們深入采訪之后,才知道這其中大有文章。
領導重視 精心謀劃
“愛心包裹”是中國扶貧基金會依托中國郵政的網點,向全社會發起的一次凝聚愛心、奉獻愛心活動。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及海南省郵政公司作出部署后,五指山郵政局有三點認識:其一,這既是公益活動,也是一項政治任務,要高度認識其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其二,這既是郵政真情回報社會的大****,同時也是一個商機,可獲得名利雙收的效果;其三,這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可以鍛煉班子、鍛煉隊伍,同時,建立起愛心數據庫,為郵政今后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因此,他們刻意要把這個“小生意”做大,由局長掛帥,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謀劃,擬定發展目標和營銷策略。同時,把具體任務落實到各營銷團隊,做到目標到位、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部署妥當后,領導不當“甩手掌柜”,每天都過問進展,進行督促和指導,通過短信向全局進行通報,讓每一位職工都重視“愛心包裹”業務的發展。此外,他們還隨時了解兄弟局的發展情況,學習和借鑒好的經驗。
宣傳造勢 借力推進
為了讓“愛心包裹”公益活動深入人心,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五指山郵政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宣傳造勢,在市區主要街道、各營業廳門前懸掛有“歡迎捐贈愛心包裹支援汶川災區重建家園”等字樣的標語橫幅;通過投遞員將宣傳單夾報投送到訂戶手中;與團市委聯合,利用休息日在市區開展咨詢和宣傳活動,對市民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
政府支持是強大的動力。五指山郵政局領導主動加強同市委、市政府的溝通。相關市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動員會,向全市發出“向災區獻愛心”的倡議。同時,有關部門還通過市廣播電臺、電視臺播發活動通知以及散發傳單、上門動員、編發簡報等方式進行宣傳,并成立了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開展。
到位的宣傳造勢,使社會各界紛紛踴躍參與“愛心包裹”捐贈活動。駐地部隊領導專門指示,發動指戰員積極參與活動。經過五指山郵政局的積極努力,形成了郵政主辦、政府支持、單位踴躍參與、全社會積極響應的營銷局面。
團隊協作 各盡所能
五指山郵政局專門成立了兩個“愛心包裹”營銷團隊,由兩位副局長分別掛帥,列出全市各個單位的包干明細表,上門營銷。隊員們發揚不怕苦、不畏難的精神,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不論是上班時間還是休息時間,有的深入軍營社區、機關學校,有的堅守街頭營銷“陣地”。端午節放假期間,營銷隊員到某炮團營區設點進行宣傳發動,一舉收寄“愛心包裹”277個。5月23日(星期六)早上,營銷隊員與團市委的工作人員一起在鬧市區進行宣傳,發動市民踴躍捐贈。在活動過程中,還涌現出了許多先進個人,薛承進、符方高分別是第一團隊的隊長和隊員,他們奮勇當先,共收寄“愛心包裹”185個。第二團隊的隊長吳翔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上門到各單位進行營銷,攬收“愛心包裹”65個。
再接再厲 乘勢發展
6月4日,海南省郵政公司召開了“愛心包裹”電話會議,五指山郵政局將其作為新的起點,采取了4項措施。一是找差距。雖然已完成“愛心包裹”業務計劃的170%,但他們沒有躺在已取得的成績上沾沾自喜。經過認真討論,認為還存在諸多不足,如思想保守、方法單一、缺乏協作等。對此,他們挖根源,擬定了新的營銷措施。二是查盲點。他們對全市各單位的捐贈情況進行列表梳理,查找盲點,將還沒有****起來的單位逐一對比和分析,找準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選派得力的營銷員進行上門營銷。三是調整策略。對在營銷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局領導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充分運用市委、市政府的行政支持和新聞媒體的輿論力量,推動解決。如在這次活動中,一些學校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五指山郵政局領導便主動上門向有關單位領導進行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瓊大、衛校等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掀起了捐贈熱潮,一天就收到了166個“愛心包裹”。6月4日和5日《南國都市報》和《海南日報》等媒體,刊登五指山市各界心系災區、踴躍捐購“愛心包裹”的消息后,營銷人員拿著報紙,走進“盲點”單位進行宣傳,得到了這些單位的積極回應。兩個營銷團隊之間還互通信息,按時調整營銷策略,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目標客戶,不斷提高營銷工作的成功率。四是壓擔子。局領導要求各團隊做到“三個心中有數”,即對全市各單位“愛心包裹”的進展情況、各自團隊的發展進度和客戶目標、全省各兄弟局的發展情況和進度,做到心中有數。要求全局再接再厲,乘勢而上,確保完成1200個“愛心包裹”的目標,爭取向更高的奮斗目標沖刺,從而在全局掀起“愛心包裹”營銷的新熱潮。截至7月1日,共收寄學生型包裹1125個,學校型包裹12個,金額達12.45萬元。
更多關于 海南 愛心包裹 的郵政新聞
更多關于 海南 愛心包裹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