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新規背后的潛規則
一是在市場尚不成熟,需要扶持和鼓勵的時候,出臺如此新規是對市場的打擊,不利于電子商務市場或者說C2C市場的健康發展。這類觀點以專家們為主,經營者為輔。
一是在信息驗證時,一個看上去與工商局無關的互聯網企業承擔起了驗證、審核和公示的義務,不過要收費,這讓很多人質疑是政府權力機關變相盈利的手段。這個公司叫做名索,這下子不出名也難,估計要不了多久,涉及這個公司以及背后的東西就會公諸于眾,千萬不要小瞧了我們的人肉力量。
這兩點無疑都是很有道理的,也算是點到了要害,不過致命的七寸還沒有說到。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最大的潛規則,政府監管的切入點在哪里?或者說怎么樣判斷政府是不是要切入監管了。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政府一些規定的出臺。
比如中文域名,這個掛著準官方,現在已經被微軟認可的東西,是什么出來的呢?是在3721網絡實名最紅火的時候。
比如網站ICP備案,這個網站生存的生死證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呢?是在個人網站****性發展,域名注冊異常火爆的時候。
視頻網站執照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呢?是在國內視屏網站群雄并起,資金大量投入,市場最火爆的時候。
服務器托管商洗牌是在什么時候?是在服務器市場最紅火、各種私服泛濫,是個人都可以有自己服務器的時候。
于是不難理解,這次的網店新規為什么這個時候出來,因為最新的艾瑞的《2007-2008中國網絡購物發展報告》中的統計數字就明白了。2007年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18億元,光是淘寶上的賣家就已經超過80萬,而馬云已經夸下海口,要讓淘寶成為世界第一交易量的企業,C2C市場看上去空前繁榮。
于是,政府開始介入,從去年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到今天北京開始率先實行網店新規,這后面不是一樣浮現出一項潛規則嗎?
這項潛規則就是,在尚不成熟的市場或者執法部門不熟悉的市場,會放開監管,完全自由發展,有兩個臨界點出現一個的時候,國家會介入,第一是市場已經抄起來了,可以撿落地桃子。第二是市場出現大的問題,必須介入規范,否則就是失職。
問題在于,是不是到了這兩個臨界點,是某些人在判斷,這一次,也許是這些人判斷出了問題。
首先,c2c市場確實看上去很紅火,但是還完全沒有到發展成熟可以撿桃子的階段,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記注冊的全國私營企業達到538.7萬戶,2007年私營企業稅收總額4771.5億元,個體戶稅收總額為1484.2億元,也就是說,網上c2c市場的營業額,還不到線下市場稅收總額的十分之一,明顯還是一個需要扶持和鼓勵的市場。
其次,c2c市場也還沒有爆發不可控制的風險,線上市場的信用風險,完全可以用一些其他的線上手段來約束和降低,現在為了一點風險提高進入門檻,無意識因噎廢食的做法,這個觀點已經很多名人說過了。
最后還有一點不容漏掉,針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央11個部委正在磋商扶持勞動者創業的新政策,而北京網店新規的實施,已經遭到了各大網店主們的非議,提高的進入門檻勢必會導致眾多依靠電子商務網站就業的人失業,會加劇我們的就業問題,引發社會不安定不和諧。
所以,這次北京網店新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某些決策部門錯誤的評估了市場,錯誤的選擇了進入時機,錯誤的執行了潛規則。
更多關于 網店 的網上開店
更多關于 網店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