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郵政物流整合資源的風險控制
社會資源整合一直是郵政物流業務開辦以來積極探索并不斷努力嘗試的領域。對于郵政速遞物流企業來講,社會資源整合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運行總成本達到最優;用不好,則會加大企業經營風險。
一般來說,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風險,貨物的安全,特別是整車貨物的安全。從我們的外發員將貨物交予社會企業,到貨物被客戶正常簽收,這當中的過程其實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雖然我們與社會托運部或司機有事前協議,但是,一旦發生貨物丟失或損壞,延誤客戶收貨,客戶追究的都是郵政的責任,而非社會貨運司機,郵政需要花上很多人力和物力去彌補損失,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控制方法:事前控制法。一是貨損控制。貨損控制的關鍵點在裝車環節,這要求我們的外發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外發員要全程監控社會貨運司機的裝車過程,確保車廂防水防漏、貨物碼放整齊,并根據車廂的實際情況,做好適當防范工作。二是丟失控制。在貨物價值較高等特殊情況下,一般采取跟車的形式。遇特殊情況,要進行途中監控。三是簽訂事前協議。社會上的托運部或個體司機信譽參差不齊,與之合作不妨采取“先小人后君子”的辦法,將各種可以預見的情況列入協議,給貨物上好“保險鎖”。四是要加強外發人員素養和專業知識的培養。作為執行人員,外發員責任重大,他們身兼選擇(選擇價格低的承運商)、甄別(篩選適合的車輛和司機)、把關(裝車提醒)、付款(預付運費)和返單(催繳)等職責,是貨物外發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在人員選擇上要慎重,在工作中,對他們的監控更要慎之又慎。
第二種風險,客戶的穩定。由于一體化物流客戶交運的貨物在時限上、返單上要求甚為嚴格,而郵政物流自身網絡組織能力有限,使得郵政物流對社會資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大批量的貨物都是通過整合資源進行運作。社會上的托運部對我們的客戶及客戶的物流路線、貨物特性越來越了解,并已開始建立自己的資源整合平臺,等待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后取代郵政物流的地位。
控制方法:靈活分配線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資源是郵政物流的合作伙伴,但同時也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社會承運商的控制,要對線路的分配進行總體把控,不能讓一家承運商固定某一條或幾條路線,要有戰略性地打破固定模式。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建立自己龐大的社會資源信息平臺。只有在車源相當充足,調撥相當快捷、方便的情況下,才能防止競爭對手逐漸壯大。
第三種風險,資金的周轉。貨物外發需要墊付運費,這是物流市場的“潛規則”。憑返單結算是客戶付款的最終依據,如返單一旦回收不及時,造成客戶運費不予結算,企業的資金周轉就會受到影響。一旦出現壓貨,收件人就無法正常收貨,客戶就會對郵政企業不滿,進而采取考核或罰款等措施,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控制方法:一是要規范返單的回收。發貨前要以一定數額押金的形式對承運司機進行要約,客戶收到貨物之后,要及時督促司機(或客戶)回寄(或交還)返單。如客戶返單時限緊急的,可采用“特快返單”的形式,制作返單專用信封,方便司機寄返。二是財務部門可根據一體化項目的年收入規模給予一定的外發流動資金的額度,隨項目的發運量或發運時段進行適當調整。如在貨物發運高峰期,物流價格出現上漲,就可以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周轉方面的壓力。
風險無處不在。只有在預見、防范、控制上做好應對工作,才能化風險為機遇,更好地提升郵政物流核心競爭能力,最終實現把郵政速遞物流打造成“經營高效、網絡完善、管理科學、品牌卓越、員工自豪”的現代化速遞物流企業這一宏偉目標。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速遞 物流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