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與思考:大遼蟹與郵政速遞服務
秋風起,菊花開,蟹黃肥。今年吃蟹的最佳時節,應該就是國慶、中秋“雙節”了。
養蟹大抵可算做草本業務,追求的是時令營銷。猶如冬播夏收的麥子,有它的保值期和峰值點,新麥子比陳麥子好。以快求好、好事快辦,講究的是一個速度。大遼蟹京津次日遞業務,讓京津消費者品味的就是誘人的“鮮肥”二字。
大遼蟹對應的又是快速消費品類的營銷范疇。師出有名的大遼蟹,其賣點是稻田養殖以及由此凸顯的水稻、大遼蟹、大豆作物“三合一”的生態品位。“今年‘雙節’不送禮,送禮就送大遼蟹!”盤錦局巧借“以友傳情,關系營銷”,可謂借力使力,多方齊心合力,把好事辦好,獲得的是包括消費者在內的多方共贏。
開辦大遼蟹速遞業務,不能不說盤錦局有著強烈的市場意識。客戶需要什么?消費者需要什么?發展業務重在以何種亮點、何種方式切入目標市場。不論是大連、北京、天津,還是南京、上海、廈門,不論是吃過出名海鮮,還是吃過出名的“大閘蟹”,現在把大遼蟹速遞到餐桌,也可謂為熱鬧的蟹類市場帶來別樣的風情。
把大遼蟹速遞業務做大,進一步開拓全國乃至國外市場,還要靠“文化品牌+項目”營銷。沒有品牌和文化支撐,快速消費品類速遞物流業務則“行事有畢,道而不遠”。江蘇昆山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名冠大江南北,市場占有率很高,這其實就是在賣文化、賣故事、賣品位。大遼蟹市場的做大,要靠推介盤錦河蟹的歷史、養殖、食用方法等多元文化,靠弘揚郵政企業全心、至誠的服務文化,說到底,對消費者或客戶而言,郵政速遞物流實際上要做的是營銷一種生活方式。對于價值鏈諸目標而言,所要做的實際上是推行“一站式”服務的運營模式,這樣會讓大遼蟹走向更大的市場。據悉,今年9月22日至25日在“2009·中國盤錦河蟹節暨國際河豚魚產業發展論壇”上,盤錦市26家水產企業與外地客商簽訂了合資、合作及購銷合同。河蟹購銷量超過6000噸(出口2500噸),購銷額達3億元。郵政速遞物流介入這種典型的項目營銷服務環節,可謂是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唐代杜牧詩作《過清華宮》描述:“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今天,江南百姓也好,江北百姓也好,隨著諸多速遞業務的開辦和“門到門”、“桌到桌”的快遞專遞服務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客戶都能體驗到“妃子笑”般尊貴的超值服務。
更多關于 速遞 的郵友經驗
更多關于 速遞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