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開—就業新模式
從網上練攤到落地開店
在網上賣玩具的網民“靈感屋”,頭兩個月做成了80多筆生意。而網上練攤賣玉石多年的沈先生,月銷售額超過30萬元,如今準備找塊地方“落地”開店,以利一些大客戶來面對面交談,這標志著他的網上創業進入第二個發展平臺。上網就可以創業開店,點擊鼠標就可以做生意賺錢,電子商務這一新經濟形式正逐漸為申城市民所接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網上就業。
由于無店鋪經營模式不需要較多資金投入,也不需要工作經驗,開業門檻低成為吸引網上創業者的重要原因。如今,大學生就業壓力加重,一些對互聯網感興趣的大學生畢業后,就直接在網上開店創業,也有一些上班族利用休息時間在網上練攤接訂單。上海從前年起策劃實施“網上創業”,通過基礎技能和專業培訓、咨詢和提供相關服務,指導市民在指定網站上創業或再就業。通過這種方式,全市網上商店和網上公司已超過5000家。當然,網上店鋪形成一定規模后,需要解決工商注冊、開發票、商務洽談、存貨發貨等一系列問題,“落地”是必然的選擇。為此上海還建立首個電子商務創業園,為電子商務網上創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孵化器”和服務平臺。
跨國交易背靠大樹筑巢
如今電子商務之所以促成那么多創業者,關鍵是許多缺乏資金和專業技術的個人、小企業都可依靠大型網站這棵大樹來“筑巢”吸引全球消費者眼光。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個人從事跨國交易不再有很多門檻,如果你加盟某個大型網站,就有可能接到海外訂單。有些創業者就是瞄準海外市場,有的向海外客戶推銷中國畫、工藝品,有的則在網上淘國外古典音樂唱片。
在為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加盟者提供創業和交易便利時,網羅生意、匯聚買賣的電子商務網站則聚集了更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眼光。
由國內最大的域名和網站托管服務提供商中國萬網集團管理的買麥網,就吸引了美國風險投資商和新橋集團1億元投資,加速實現國內最大網上交易市場的戰略目標。買麥網通過為采購方和供應方開通交易信息發布和查詢、買賣雙方在線溝通交流等服務功能,使個人從事外貿“天涯若比鄰”,一年內注冊用戶數達80萬。而在易趣網上,平均每月新增商品達200多萬件,在線交易額逾2.5億元,其中的一大動力來自網上創業者。
移植成熟標準突破瓶頸
書籍、工藝品沒有保質期,鮮花、特色禮品比較輕便對配送要求不高,因此不少人選擇這些行業網上創業。張江專修學院副院長方申認為,一直困擾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誠信、物流、支付瓶頸,將隨著一些成熟模式的“復制”而得到解決。
今年,電子簽名法有望通過,一些電子商務網站也通過與銀行合作為網上支付“保駕”,甚至作出由網站全額賠償風險損失的承諾。如今,亞馬遜等國外知名網站有意進入中國市場,這意味著成熟的在線交易模式也會很快移植到中國,國內電子商務領域的技術戰、并購戰、標準戰也會隨之展開,第一代電子商務的支付模式、物流模式以及交易模式將在大浪淘沙后進一步升級。
更多關于 網店 就業 的網上開店
更多關于 網店 就業 的站內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