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
許多人和事隨著歲月流轉會慢慢變模糊,但上個世紀我剛參加郵電工作的情景是我記憶中的高光。
那年1月5日,蘇北沿海鄉鎮一條風化石國道上,一輛綠色三輪摩托車披著簡易的篷布,滿載縣內北部支局的郵件,頂著撲面而來的雪雨,風馳電掣,一路向北。傍晚時候,郵車在一個山區的郵電支局院內停了下來。
駕駛員把我介紹給一位約50歲的支局長,兩只冰涼的手握過后,我打了一個寒戰。這就是我上班的第一天。
這里位于江蘇北部,境內一座海拔136米的龍泉山和毗鄰的大吳山遙相呼應,與魯南接壤,經濟狀況稍落后。每逢大集,街上豆腐、涼粉、蔬菜、水果、農具的攤位擺滿了集鎮三條街,附近鄉鎮及魯南地區的人也會來這里趕集。那時,到支局營業室辦理業務的人特別多,時常人滿為患。
五天一次逢集。每次逢集,支局營業窗口都是最緊張、最繁忙的。支局的人對逢集的日子都有一個固定、明確、完整的認識。這一天,取錢的人多,寄包的人多,買郵票的人多……用一個“忙”和“多”字根本無法全面概括逢集時支局郵電窗口的全部。郵票賣光、匯兌資金兌光都是常有的事情。
我的師傅是一位退伍兵。身材高大,鼻梁挺拔,濃密的胡須剃過后仍留有黑黑的痕跡,頭發比較長。天氣再涼,他都不愿意穿棉襖。實在覺得涼了,習慣性的動作是把脖子縮起來。
那時,師傅轉業到郵電工作也只有一年半。空閑時,經常會教我一些業務知識,告訴我如何做好營業工作,特別是如何和客戶打交道。他再三強調,一定要把日戳蓋清楚,如果蓋不清,每一道關都會被考核。但他不止一次把日“戳”讀為日“截”。終于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告訴他正確的讀音。他有些不好意思,說:“你知道就行了。”
師傅工作起來特認真,每天下班做完賬,都會清點結存現金,反復詳細進行核對,各種表簿逐項登記,把一切收拾停當后才離開營業室。
支局長是個老革命。退伍后,在縣郵政管理局線路班干了20多年的線務工作。
街上一共兩家飯店,也不是每天都開門營業。所有機關只有供銷社一個單位有食堂。晚上,附近派出所、法院等幾個單位的員工不回家時會過去吃飯。我經常跟在他們身后,端著兩個大碗一起去馬路對面的食堂。
漸漸熟悉了業務之后,我就開始主動為師傅分擔一些業務上的事了,經常替師傅值些夜班,讓他早些回家。
同寢室住著一位大哥,是支局線務員。在支局,他的工作屬于閑差。他皮膚細嫩、白皙,和同事講話羞澀時臉會紅。說話的語調也比一般的男同志細得多。
支局一位投遞員令我至今印象深刻。他是當地人,身材瘦高,說話做事都很迅速。五冬六夏,披星戴月也要送妥當日的每一份郵件。村民割稻、收麥大忙時,他就把郵件送到田間地頭。自家孩子小,老婆長期患病,不能干農活。他完成單位工作后,還要把家中的農活擔起來。
讓“死信”復活,為不識字的村民代寫書信,墊付郵費,代取包裹……這些事在這位投遞員身上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10余年的投遞工作中,他謙虛、耐心、周到地服務山鄉村民,對投遞區域的一草一木、一溝一河都充滿了深情。他在彎彎的郵路上不斷抒寫綠衣使者服務山民的動人故事,樹立起一心為民的良好形象。
有一次,他在投遞過程中腿被狗咬得嘩嘩流血。僅在村民家要了一塊布條簡單包扎,就繼續當天的工作,直到將一天郵件投遞完畢才在領導和同事的勸導下去醫院進行了處理。
他服務好,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每年報刊大收訂,在全縣投遞員中,他都力拔頭籌,率先高質量完成收訂任務。
撫今追昔,曾經的農村郵電支局生活和工作條件都非常艱苦。但郵電職工無論生活、工作遇到多大困難,都像定海神針一樣,牢牢地釘在自己的崗位上,把青春和激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鄉村網點,甘愿成為一顆熠熠發光的無名之星,用吃苦耐勞精神踐行普遍服務的堅定承諾。
更多關于 郵票,郵路,江蘇 的信息
江蘇郵政系統推進三級物流體系建設運營(2023-12-12)
甘肅日報:鋪就鄉村振興暢郵路 架起城鄉惠農連心橋(2023-12-07)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特種郵票首發(2023-12-06)
江蘇郵政助農產品“上會”熱賣(2023-12-05)
太原—俄羅斯國際陸運郵路開通(2023-11-29)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河北省寬城縣分公司郵路委辦運輸服務采購項目中標公示(2023-11-16)
江蘇郵政大閘蟹項目告捷(2023-11-15)
中國郵政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沿著郵路看中國”校園宣傳活動采購項目流標公告(2023-11-09)
中國郵政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沿著郵路看中國”校園宣傳活動采購項目(第二次)公開招標公告(2023-11-09)
這條郵路通東盟(2023-11-07)
本站部分文章轉載于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權益,請Email和本站聯系!